集市作为人类社会古老的贸易与社交形态端盛康优配,在华夏大地已延续三千余年。历经岁月洗礼,依然生机勃勃。在山东,其更是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脉络,承载厚重历史与浓郁风情。
近年来,山东大集的“含金量”不断提升。2022年,山东对零散乡村集市进行升级,打造出“黄河大集”这一公共区域品牌;今年更是乘势而上,“黄河大集”“运河大集”“海洋大集”三集同开,宛如一曲乡野交响,奏响了齐鲁大地扩内需、促融合、兴文化的奋进乐章。
那么,山东大集究竟有何魅力?
大集是山东的市井百态,汇聚百味人情
“山东之市谓之集,每集则百货俱陈,四远竞凑,大至骡、马、牛、羊……”明代《五杂俎》中的这段记载,生动描绘出山东大集自古以物产立基的景象——它既是四方物资交汇之地,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依托之所。
时至今日,山东大集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。2025年4月,作家莫言在赶青岛胶州铺集和西海岸新区泊里大集时,记录下许多生动景象:胶轮轻便犁具取代老黄牛,彩虹色小鸡在竹筐里叽喳叫,电动石磨转出雪白豆腐脑。“到了集上一看,规模大得超乎想象。”“现在这个大集真是物资极其的丰富啊。”他的感慨,正是当代山东大集的真实写照。
“黄河大集”上,新收的杂粮、厚实的布鞋、朴素的柳编筐篓,样样实在;“运河大集”里,临清酱菜、清真烧麦、现冲茶汤,承袭漕运风味;“海洋大集”上则摆满渔网浮标、贝壳工艺品和鲜活海产,尽显依海而作的生猛活力。从农具海产到手工制品,从传统技艺到现代设计,山东大集上的样样货品贯穿古今,兼具实用与匠心。
2025年山东夏季“黄河大集”启动仪式现场端盛康优配,参与农户正在售卖自己的土特产。
集市的热闹,不只在于色香味俱全、吃喝玩尽揽,如莫言所说,还应有“形形色色的人,男的女的老的少的,来来往往,熙熙攘攘,从事各种职业,有的喊有的叫,有的笑”。它是人情交汇之地,承载着朴素的市井智慧与温情:肉摊前,“肥肉再剔点儿”“抹个零头儿”的讨价还价;剃头椅旁,“今天买了点啥”“你家麦子打了多少”的闲聊攀谈;羊汤棚下,一碗羊汤配火烧,一杯白酒一声“斯哈”的老友相逢……挑拣还价、说笑交谈中各得其所,最终满心欢喜,尽兴而归。
如今,山东大集既延续着老一辈“逛吃买”的习惯,也承载了几代人的社交与记忆。那热闹的场景、朴实的交易、真诚的笑脸,构成最动人的人间风景,于袅袅烟火气中,传递着温暖深厚的力量。
大集是山东的文化窗口,浓缩古今新韵
山东大集既保留着传统的烟火气息,更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在“三集”现场,山东着力打造“文化大集”“非遗大集”等特色品牌,将优质惠民演出送到基层,开展非遗手造展示和展销活动,使大集成为了展现齐鲁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黄河滋养了山东大地,孕育出底蕴深厚的齐鲁文化。在“黄河大集”的非遗摊位前,泥陶代表性传承人巧手捏制古朴器皿,再现母亲河的温润脉络;剪纸艺人运剪如飞,将“滨州地标”等元素化作精美画卷,定格黄河两岸的生活记忆;葫芦雕刻传承人则以刀为笔,细腻刻绘民俗故事。指起指落之间,尽是对黄河文明的深情传承。
运河曾推动山东商业繁荣,促进沿线城市发展。“运河大集”不仅汇集了热闹欢腾的运河秧歌、驾鼓演奏等民俗表演,还引入《大运河:流淌的文明》《运河之脊》等主题VR项目,构建出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空间。游客可乘舟御剑畅游沿岸,或化身勇士断桥斩蛟,在全景声光中感受古运河的桨声灯影、舟楫往来,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。
泗水县举办的“黄河大集”现场的文艺表演端盛康优配。
海洋孕育出山东半岛的独特风情,“海洋大集”的演出同样精彩纷呈。激情豪迈的胶州秧歌扭出渔家喜悦,气势恢宏的蓬莱大乐擂响千年潮音,荣成渔号唱出闯海者的坚韧与浪漫……这些充满海洋气息的非遗表演,引领观众穿梭于现实与传说之间,体验祭祀海神、扬帆远航等场景,感悟半岛人的情感与历史。
悠悠齐鲁大地,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。大集如同一个个文化橱窗,浓缩着地域的过去与当下。山东将最厚重的文明“切片”融入市集:非遗手造焕新亮相,民俗演出跨界融合,乡村风情与人文底蕴得以生动彰显。这一切不仅频频“出圈”,更深刻诠释了齐鲁文化的包容与生机。
大集是山东的城乡交响,激活一池春水
山东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指出,山东大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,可以将文化、消费等进行有机融合,推介地方特色产品,营造消费场景,提振乡村消费。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的实践,正是对这一观点的生动印证。
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朱全祥将免费大锅菜“炒”成直播间的流量密码,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城里人往村里奔。顺势之下,他带领村民发展农村周末地摊经济——给城里人打造一个原汁原味的农村大集。每逢周末,线下摆摊的村民排成长龙,线上近10人的直播矩阵同步引流。据统计,该村周末日人流量超2000人次,全村日营业额最高达10万元,村民人均年增收超过1000元。
泰安吾悦广场南广场“黄河大集”的中医摊位。
在山东,大集还进一步延伸至夜间,激活了乡村“夜经济”。美食、文化演出、中医问诊等多元形式带动了夜购、夜宿等消费形态,使传统集市焕发全时段活力,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。与此同时,直播带货也成为大集的常态。“线下沉浸体验+云端直播展销”的立体模式随处可见:在海洋大集,摊主一边现场切割梭子蟹,一边讲解海鲜保鲜技巧;运河大集的酱菜代表性传承人则通过直播展示古法腌制工艺。一大批乡村好品借助云端上行至城市,销往全国和国外。
山东大集正在实现“城乡供需双向奔赴”。它不仅助力优质农产品直达城市餐桌,也加速了家电、电动车等工业品下乡的进程。政府联合企业推出“品牌下乡”活动,依托大集设立展销点,并配套补贴政策,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购买到实惠优质商品,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潜力,推动城乡资源互补互进。
如今,山东大集已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,更是文化展示的舞台、经济发展的平台和情感联结的纽带。它链接起传统与现代、城市与乡村、物质与精神,在热腾腾的烟火气中持续释放活力。
(大众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)
联美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